市场价格

秋季白粉病防治正当时

今天是9月10号教师节,小芭在这里祝所以的老师教师节快乐!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话题——秋季白粉病防治正当时。


秋季凉爽,温度适宜,也正是白粉病的高发时期。白粉病是园林植物上发生很普遍的一种病害,除针叶树外,大部分的园林植物均有白粉病发生,有的危害比较严重。今天小芭就和大家聊聊白粉病的一些特征与防治方法。



 发病原因   

白粉病是由子囊菌门(Ascomycota)核菌纲(Pyrenomycetes)白粉菌目(Erys-iphales),白粉菌科(Erysiphaceae)的真菌所致的一类病害。


引起园林植物白粉病的常见病原菌主要有单丝壳属(Sphaerotheca),叉丝壳属(Microsphaera),叉丝单囊壳属(Podosphaera),白粉菌属(Erysiphe),球针壳属(Phyllactinia)和钩丝壳属(Uncinula)。主要危害菊花、金盏菊、蜀葵、大丽花、月季、玫瑰、桃、山楂、榆叶梅、海棠、樱花、紫薇、黄杨、丝棉木、卫矛等。


 发病规律   

白粉菌是一类专性寄生菌,体表寄生,菌丝体附着在植物体表,菌丝形成吸器从寄主细胞内吸收养分。病原菌以菌丝体、闭囊壳和分生孢子在发病部位越冬。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,借风雨传播蔓延,成为初染源。温度在18~25摄氏度,高湿条件下有利于病菌生长与侵染,一年中可多次重复侵染。一般在5~6月、9~10月发病严重。


  发病症状   

白粉病因为在发病部位产生白色粉状物(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及菌丝)而得名。白粉病的种类较多,寄主专化性很强,该病主要危害植物的叶片、叶柄、嫩茎、芽和花瓣。植物感病后的病状初期不太明显,一般病症常先于病状。



初期开始出现小黄点,以后发展为1层灰白色粉状物,严重时粉状物连片。粉状物即无性世代的分生孢子。秋季病斑中的小黑点,即有性世代的闭囊壳。被害植株矮小,叶片凹凸不平,枝梢扭曲,花小或不开花,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,甚至死亡。


(白粉病危害状)


不同的白粉病症虽然总体上相同,但也有某些差异。如桑、板栗等叶部都有2种白粉病,一种白粉层在叶背面,另一种生在叶正面。黄栌白粉病的白粉层主要在叶正面,臭椿白粉病病在叶背。一般发生在叶正面的白粉层中的小黑点小而不太明显,生在叶背面白粉层中的小黑点大而明显。

  综合治理措施   

白粉病的防治主要采取消灭初侵染源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。当叶片上出现病斑时喷药,每年喷1次基本上能控制住白粉病的发生。


1、化学防治常用的药剂为1500~2000倍的25%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1000~1500倍的50%苯来特可湿性粉剂或6000~8000倍的40%福星乳油。



2、温室中防治白粉病时,可在冬季夜间喷硫磺粉。将硫磺粉涂在取暖设备上任其发挥,能有效地防治白粉病。



3、在冬季休眠期,对病原菌在芽内、枝、果上越冬的落叶树木、花木等,可在发芽前喷洒0.3~0.50Be的石硫合剂(包括地面落叶和枝干)。



4、清除初染源非常重要,大部分白粉病以其闭囊壳随病残体落入地面或表土中,及时清扫落叶残体并烧毁,同时进行翻土以减少侵染源。此外,选育和利用抗病种也是防治白粉病的重要措施之一。



5、在生产实践中,通过合理密植,整形修剪,减少枝叶的郁闭度,尤其是温室栽培中,要经常通风透光;合理施肥,开花前施用肥水、培植健壮植株,可提高白粉病的能力。


相关阅读

/ Related news

Copyright © 2014-2024 沭阳三点水商贸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