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槟榔简介】
槟榔原产马来西亚, 中国主要分布云南、海南及台湾等热带地区。亚洲热带地区广泛栽培。
雌雄同株,花序多分枝,花序轴粗壮压扁,分枝曲折,长25-30厘米,上部纤细,着生1列或,2列的雄花,而雌花单生于分枝的基部
槟榔经济价值高,每公顷可种植1500-2000株左右。中国槟榔品种产量高,单株产量可达30kg左右,经济价值高。
播种期:无霜期
适播地:宜选无低温地区和潮湿疏松肥沃的土壤
二、槟榔的生长环境
槟榔属温湿热型阳性植物,喜高温、雨量充沛湿润的气候环境。常见散生于低山谷底、岭脚、坡麓和平原溪边热带季雨林次生林间。
宜选无低温地区和潮湿疏松肥沃的土壤。坡变较大的可开行距3米的等高环山梯田。梯田面向坡内倾斜角15°左右。
平地备地要干净除草,预留防护林地,尽量创造适合槟榔生长的环境条件。低湿地备地先要起畦,再挖沟排水。
三、槟榔的种植土地怎么整理
槟榔植株成活后,要及时把灌木砍除,留下一年生的革命菜等叶生杂草覆盖地面,保持土湿润,有利于槟榔生长。一般每年除草2-3次、培土3-4次,促进根系的生长。
定植前1~2个月按株距2米挖穴。让土壤充分风化。穴宽50厘米,深40厘米,每穴施土杂肥或厩肥10千克作基肥,同时回表土至满穴。另外,可在行间种速生快长的飞机草或豆科植物作临时荫蔽,有抑杂草生和保土壤湿度作用。
四、槟榔如何种植
选近水源土质疏松肥沃砂质壤土或壤土为育苗地,经犁翻耙平施下厩肥或塘泥作基肥与土壤拌匀做畦,畦长4~5米,宽1米左右,高12~15厘米,并在畦面铺一层4厘米的细沙。按20厘米×30厘米株行距挖穴,每穴1粒种子。待第一片小叶展开时施稀薄人粪尿或硫酸铵,每月1~2次,年除草及培土3~4次。
种植前开挖种植穴,山地沿等高线环山行内边挖80厘米x80厘米x45厘米穴;平地开挖穴的规格是上口60厘米、下口50厘米、深40厘米;低湿地开挖穴应在畦上,不宜太深,12厘米即可。开挖穴时应注意把表土和心土分开堆放;回土时先回表土,再用过磷酸钙或农家肥混均匀后回入穴中。
由于槟榔种子有1个后熟期,采收后应将槟榔种子摊晒5-7天,果皮略干,使其完全成熟后再进行催芽。用编织袋将晒好的槟榔种子装入编织袋中,放在阴凉处,每天早上或晚上浇水1次,连续15-20天,待果皮松软,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接着催芽。
五、槟榔怎么养护
槟榔树花果期3-4月,于8~11月果实完全成熟之前即予采收,去皮,煮沸,切成薄片晒干,干后呈深褐色或黑色。
幼龄树每年除草2~4次,并进行培土。追肥以有机肥为主,配施化肥。
槟榔喜潮湿环境,但不要积水,以防烂根。
槟榔病虫害防治应以综合防治为主,即在治病的同时兼治虫害,在杀虫的同时兼治各种病害,同时,要及时清园,方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。
播种全程是很好掌握的,而且植物生命力和适应力也强悍,只要不是极端差的环境,都能够很好地生长。